在临床应用方面,重组食蟹猴FOLR2蛋白可用于开发诊断试剂。
SECTM1(Secreted and Transmembrane 1)是一种同时以分泌型和膜型存在的免疫调节蛋白,通过结合CD7与未知受体,激活或抑制T、NK及单核细胞,在肿瘤逃逸与自身免疫中扮演“双面角色”。本品由CHO-K1系统表达,涵盖胞外全长结构域(aa 21-145),C端融合人IgG1 Fc(hFc)以形成同源二聚体,经Protein A与分子筛两步纯化,SDS-PAGE非还原条带≈55 kDa,纯度≥98%;内毒素<0.05 EU/µg,可安全用于小鼠体内实验。功能验证显示,该蛋白以5.8 nM亲和力结合CD7阳性Jurkat细胞,100 ng/mL即可显著增强NK92细胞脱颗粒(CD107a↑2.3倍);在B16-F10荷瘤模型中,每周两次腹腔给药10 µg,可将肿瘤浸润CD8⁺ T细胞比例提升至对照组的2.1倍,延缓瘤体生长。hFc标签兼容ELISA、流式、免疫共沉淀及SPR,便于检测SECTM1-受体相互作用,或作为Fc-受体阻断剂的对照。该重组蛋白为解析SECTM1在免疫微环境中的双重功能、开发联合免疫治疗方案提供了高活性、标准化的研究工具。
Pfu DNA聚合酶具有3′-5′外切酶活性,能够在扩增过程中纠正碱基错配,是Taq酶的10-50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广泛参与细胞增殖、分化、迁移以及组织修复等多种生物学过程。重组猕猴(Rhesus Macaque)CTGF蛋白作为一种研究工具,为深入探索其功能和机制提供了重要支持。 功能与作用机制 CTGF属于CCN蛋白家族,其结构包含多个功能域,能够与多种细胞表面受体(如整合素)结合,从而调节细胞的生物学行为。CTGF在组织修复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细胞的增殖,加速受损组织的修复过程。此外,CTGF还参与胚胎发育、血管生成以及细胞对生长因子的响应等过程。然而,在病理状态下,CTGF的异常表达可能导致纤维化和肿瘤发生。例如,在肾纤维化、肺纤维化和肝纤维化等疾病中,CTGF的过度表达会促进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导致组织结构异常。 研究与应用 重组猕猴CTGF蛋白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其表达系统通常为哺乳动物细胞,能够正确地进行翻译后修饰,从而保证蛋白的生物活性。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G-CSF R 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Calcineurin,也称为钙调磷酸酶,是一种由钙调蛋白激活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在细胞信号传导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参与调节多种生理过程,包括免疫反应、神经可塑性和肌肉收缩等。Calcineurin Substrate(钙调磷酸酶底物)是一类用于研究钙调磷酸酶活性的合成肽,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中。 钙调磷酸酶的生理功能 钙调磷酸酶通过去磷酸化其底物蛋白来调节细胞内的信号传导。它在免疫系统中尤为重要,能够去磷酸化并激活转录因子 NFAT(核因子激活T细胞),从而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此外,钙调磷酸酶还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可塑性中发挥作用,调节突触传递和长时程增强(LTP)。 钙调磷酸酶底物的应用 Calcineurin Substrate 是一种合成肽,设计用于模拟钙调磷酸酶的天然底物。它通常包含钙调磷酸酶的磷酸化位点,通过监测底物的去磷酸化程度,可以评估钙调磷酸酶的活性。这种底物在研究钙调磷酸酶的调节机制和药物筛选中具有重要价值。 在药物研发方面,Calcineurin Substrate 被用于筛选和评估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重组食蟹猴DDT蛋白(His Tag)具有潜在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重组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 1(Recombinant Human MCP - 1,也称 CCL2)是一种重要的趋化因子,在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在多种炎症性疾病和免疫反应中表现出显著的活性,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研究方向。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 1(MCP - 1)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如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产生的趋化因子,主要通过与 CCR2 受体结合,吸引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从而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MCP - 1 在多种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等)和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HIV 感染等)中表现出显著的活性,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迁移和活化,增强免疫反应,对抗感染和疾病。 重组人 MCP - 1 蛋白的制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实现了该蛋白的高效表达和纯化,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实验材料。在基础研究中,重组 MCP - 1 蛋白可用于深入研究其在免疫细胞迁移、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中的具体机制。
深入研究GDF15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对于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E. coli DNA Polymerase I)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工具酶,以其多功能性和高效性在DNA合成、修复和克隆等实验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种酶不仅在基础研究中不可或缺,还在生物技术应用中展现出广泛的潜力。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的特性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是一种多功能酶,具有三种主要活性:5'→3'聚合酶活性、3'→5'外切酶活性和5'→3'外切酶活性。5'→3'聚合酶活性使其能够以单链DNA为模板,合成互补的DNA链,从而实现DNA的修复和合成。3'→5'外切酶活性则用于校正错误的核苷酸,确保DNA合成的准确性。5'→3'外切酶活性则能够去除DNA末端的核苷酸,帮助修复DNA损伤和制备平末端。 广泛的应用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DNA克隆实验中,它被用于平末端连接,通过填补DNA片段的凹端或去除末端的多余核苷酸,制备适合连接的平末端。在DNA测序中,DNA聚合酶I能够合成标记的DNA片段,用于后续的序列分析。
FGF-16 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也扮演着角色,这为神经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Recombinant Mouse IL-18 Protein, His Tag(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18,带His标签)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属于白细胞介素家族。它在免疫反应、炎症调节以及抗感染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功能与作用 IL-18最初被称为干扰素-γ诱导因子(IGIF),主要通过与细胞表面的IL-18受体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从而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IL-18能够促进自然杀伤(NK)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增强这些细胞的细胞毒性功能,从而提高机体的抗感染和抗肿瘤能力。此外,IL-18还能够诱导干扰素-γ(IFN-γ)的产生,进一步增强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炎症反应中,IL-18能够调节炎症细胞的活性,促进炎症因子的分泌,从而增强炎症反应。 研究应用 重组小鼠IL-18蛋白被广泛应用于免疫学、微生物学和炎症研究等领域的研究。在细胞实验中,IL-18被用于研究其对NK细胞和T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以及对病毒和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例如,在研究巨噬细胞的活化过程中,IL-18能够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杀菌能力。
上海保藏生物技术中心是一家有着先进的发展理念,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要求自己,不断创新,时刻准备着迎接更多挑战的活力公司,在上海市等地区的化工中汇聚了大量的人脉以及客户资源,在业界也收获了很多良好的评价,这些都源自于自身的努力和大家共同进步的结果,这些评价对我们而言是**好的前进动力,也促使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保持奋发图强、一往无前的进取创新精神,努力把公司发展战略推向一个新高度,在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之下,全力拼搏将共同上海保藏生物技供应和您一起携手走向更好的未来,创造更有价值的产品,我们将以更好的状态,更认真的态度,更饱满的精力去创造,去拼搏,去努力,让我们一起更好更快的成长!